返回列表 發帖

澳門「一二。三事件」五十周年

本帖最後由 IF212 於 2016-4-3 17:05 編輯

「一二。三事件」,是五十年前發生在澳門的一件事。1966年12月3日前後兩個半月,澳門發生過一次反殖鬥爭。事件起因是澳門一個窮困外島氹仔,街坊修建小學校舍,受澳葡殖民政府阻撓。澳門左派團體連續一周到澳督府抗議,新任澳督嘉樂庇一直拒見,直到12月3日警察到場驅趕示威者。澳門居民在澳督府「扔細路落樓」的傳言下,澳門新馬路一帶發生暴亂,群眾沿途破壞政府機關及銅像石像。傍晚澳葡政府宣佈戒嚴,葡兵打死八人打傷百多人。在澳門居民曠日持久的抗爭下,在解放軍的包圍下,事件以翌年1月29日澳督簽署「認罪書/答覆書」,澳葡的殖民統治破產作結。

「一二。三事件」是澳門去殖民化的開始,是現代澳門的開端,事件塑造了今天的澳門。事件後,澳門南光公司、中華總商會、工聯會、街坊總會等等左派/親中社團,對於澳葡政府的施政一直都有影響力,同時在民間提供醫療、教育、護老、託兒等等社會服務,涵蓋了現代政府的部份功能。左派/親中社團已被視為澳門的傳統勢力,至今仍然是澳門當地主要的政治力量。

本文論及文革輸入論,澳葡殖民統治的特性,及民族主義的影響。然後會討論一下,澳門回歸前夕中葡兩國的文化政治,以及事件對於當事人的實際意義。口述歷史是一個方法,需要一些對歷史的想像力,還原歷史的氣息與感覺,給我們對這段歷史,以至對於歷史閱讀本身,帶來廣闊的空間。

http://www.macao-123.com/

這網頁ie有些版本可能不靈,用Firefox及Google Chrome會比較穩定。謝謝大家!

6

評分人數

  • jose1057

  • waterpool

  • rice333

  • 黃臘鯧

  • simo







TOP



TOP




TOP






TOP

貼圖完畢

附送澳廣視拍攝,一二三事件30周年特輯
https://youtu.be/VlY0bqbvBsA

TOP

客氣客氣,那個視頻是youtube的功勞

TOP

今天找人做口述,可能來得有點晚。當年的成年人,今天已70歲以上,早已退休不問世事。澳廣視的特輯,真正十分重要,那些採訪,可說是可一不可再。

後人對澳門及香港,那段時間發生的事,通常有兩套講法。一是愛國反殖的行動,中方歷史書都這樣寫。另一邊是文革輸入論,當年港澳地區的外籍記者,聽不懂看不懂中文的都這樣寫,今天不喜歡那些事,稱之為暴動者,文革輸入論是常見的說法。

文革輸入論,把當時參與反殖民政府運動的,都說成大陸文革思潮影響,彷彿都只懂聽從北京毛主席的最高指示。這種說法,套在今天的左派/親北京人士,是否聽起來很熟悉? 愛國反殖,邏輯相同,分別只是一個褒一個貶。單調乏味的印象,同樣是沒有面孔的群眾,同樣是欠缺理解。50年過去,兩種欠缺理解的理解,愛國跟民主派,相互之間已形成過份簡化的成見。

這也許是事件延續50年至今的影響。

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們是否可以趁一個機會,加深互相理解? 距離產生誤解,口述歷史是個方法,把面孔擺在眼前,感受其抉擇與感覺,感受歷史的氣息。50周年,正面一點去看,可以是理解與和解的契機,儘管這看法會過份天真。最起碼,開放的聊聊天,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事件對今天另一重意義,是對於殖民統治的理解。澳門是很奇怪的殖民地。地球上殖民統治所向披靡,從經濟,宗教,生活處境,意識形態,語言文字,都深受殖民宗主國影響。即使獨立多年,殖民統治影響揮之不去,他們的問題是,殖民統治如何宰制當地人。澳門偏偏上述的影響都微乎其微,沒甚影響偏偏能帶出根本問題,為什麼殖民統治能如影響當地人? 有甚麼因素? 只要拿出來對比一下就知道大概。
1

評分人數

  • simo

TOP

完全跟你有同一感覺及見解,外界及反共人士會以澳門人受共產中國文革感染而發起暴動,此因外界毫無或無 ...
simo 發表於 2016-4-5 20:30


澳門香港地區,當時有個共通點,就係著住殖民地政府制服的,經常當街作惡。有一說,要是大家生活得很滿意,要煽,也不會動。文革輸入,本身就是不合邏輯。

澳門因市政條例,警察同查牌有罰款任務,罰款有得分。有些警察會貪小便宜,查牌有兩個出名惡劣,叫做查牌鬼同大麵包,經常當街打人。當街打人者帽子上掛著殖民地徽號,反感是這樣一天一天累積的。事發時澳督府傳出謠言,說裡面丟小朋友落樓,引致街頭暴亂。這樣的謠言有這麼多人相信,不會因為無知,是日常生活的感覺提供理由。聽聞12.3打爛石像,拖倒銅像,衝入市政廳衝入仁慈堂破壞者,很多都是拉車的或者街市小販。

香港情況亦類似,警察在街市小販及司機這些街頭謀生者,印象惡劣。當年警察的帽子有兩種用途,一是戴在頭頂上,帽子拿下反起來,是用來要錢的。警察貪污,公務員貪污,在六七後港英政府著力處理,後來成立廉政公署。進醫院留醫,沒封利是給大嬸,沒有水喝。

這些遙遠的故事,生活處境跟今天好像兩個世界。回憶卻是很真實,聲畫俱在。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macao-123


花了這麼多心血寫出來的研究,謝謝您跟大家分享。
屬民研究的角度,更立體及貼近真 ...
rice333 發表於 2016-4-6 12:23


大家睇得開心,喜歡就好

回歸前葡國人做的是裝置藝術,生鏽鐵有之,鵝卵石路有之,挖空炮台做博物館有之。當時民間一說是為了臨走賺一筆,另一個效果,會是默默地遺留些浪漫印象,或許為了面子,以裝置藝術替自己說話。

TOP

macao-123兄,外界對當年事件抱受文革思潮影響嘅觀念雖錯,但亦覺可能有點被誤導有關,事件起因係 ...
simo 發表於 2016-4-6 22:17


在那遙遠的時空,政府跟現在很不一樣。醫療教育自己搞定,房屋自己搞定,生存也自己搞定。政府不找麻煩就已經很感謝,不會期望找政府會得到些甚麼。市民要解決生活的問題,需要找一些團體。補充營養要到教堂排隊拿奶粉,讀書到教會學校或者工會社團辦的學校,那裡補助多點學費便宜點就到那讀書。給老闆剋扣找工會幫忙,日常聯繫或排解糾紛找街坊會。同時中國存在兩個政權兩面旗幟,身份認同有兩邊,這些民間團體也分兩邊。如要想像澳門在事件前意識形態真空,是不切實際的。到澳督府抗議拿剛買好的毛語錄,跟今天在街上拉橫額告呼民主萬歲,都顯得這樣自然。

坊間常常有說法,說這些團體受了國家政權資助,因此為國家政權服務,為政權效忠。在我採訪的過程,在我認識的世叔伯,在他們日常生活與行為,綜合起來的畫面,我會認為這些團體沒有受到資助。救災時會有國家的大米,日常經費是靠大家奉獻。在團結互助的氣氛下,有事發生,一起拿紅色那一套出來,就好像文革了。

事件說文革思潮影響,影響會是在表達形式上。事發的原因,按當時報章一天一天的報導排個時序,不是文革也不是國家認同。事情反而是,在抗議活動的過程中,抗議者不斷尋找力量支援,說是全國七億人支持,說是整個國家的支持,支持包括了澳門日報沒有詳細報導的軍事支援。最起碼到1966年12月31日為止,事件還不是毛主席的事,報導輿論變成毛澤東思想指導,是1967年1月1日的事。事件變成好像文革的樣子,有其過程。如理解事件,只看看1967年9月出版的特刊,忽略了當時輿論變化的過程,很容易會掉到文革輸入論。要解拆文革輸入論,除了看當時社會背景,看查牌鬼惡行,還得看看當年報章,一天一天的看,也拿澳門日報以外的報章佐證。這工夫小弟在文章第三章做過,當時爬報章爬了兩周,工夫倒算簡單。

找答案可以很簡單,破除成見倒是很複雜的事情。明明幾十年來的理解與想像,就是文革,就是共產黨搞出來,就是這麼簡單,這麼習慣,習慣了幾十年。一下子要捅出來,講這麼多,煩死。可是破除成見,不單單是對事件本身,也是對我們同住的一大群人破除成見,希望大家多點理解,好好相處。做法可以很簡單,用開放的態度,大家放低固有想法一陣子,以同理心,聽聽一些陌生的故事。刺激新奇,是我當時做訪談常常有的感覺。

香港六七,說是文革輸入,倒不如說是澳門輸入更貼切。六七我沒有仔細處理過,可是社會背景近似,也不能一句文革就能解釋事情。當然的假設,抗議者不是白痴,洗腦之說不令人信服。

好像很長氣
2

評分人數

  • simo

  • waterpool

TOP

譚志強幾篇剪報,小弟都是頭一次見,請受小弟一拜

關於教堂派奶粉,其實是我幾個舅父的童年回憶,時為1950年代。讀書那裡平宜去那裡,是世伯們的經歷,也有些是做訪問時得知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從上一輩口中,聽過類似的故事。

小弟是個凡人,只是以生活常理去看一件事,去理解一個人。把一些意識形態東西剔走,看常人常理應有的想法,切身處地,相信距離他們當時的相法不太遠。希望小弟的拙文,讀者能以同樣的心情閱讀,感受到那個時空的氣息。

TOP

本帖最後由 macao-123 於 2016-4-11 12:50 編輯

回復 23# simo

聖若瑟中學被批鬥,當時報章曾經有報導,說是教師林世忠,因學生佩戴毛像章處罰學生。教會學校,革命小英雄身處黑牢骨硬心紅,不許佩戴毛像章,當然要激烈鬥爭。友台有個舊post,順手借圖:

http://bbs.qoos.com/%E5%8D%97%E7%81%A3%E8%A1%97%E8%81%96%E8%8B%A5%E7%91%9F%E8%88%8A%E6%A0%A1-1935959-1-1.html

也有聖若瑟校友,寫出當時的何校長被迫離開澳門的事。

http://alumnisj.com.hk/wp-content/uploads/2012/09/sj63.pdf

據友台朋友所述,他當時就讀聖若瑟,學校方面完全無助,任由左派團體自由創作,任寫唔嬲。大家可能都好熟悉,聖若瑟位置在八角亭對面,現在中華廣場。此處十分當眼,遊客經常會路過,校方任由那些標語及大字報風吹雨打,不作洗刷,一年後還在(最後一張圖)。聖若瑟事件,成為澳門變成解放區的標誌。

我曾經跟一位聖若瑟前老師談過這件事,事件本身小事一樁,學校不許配戴飾物是正常校規,碰考那學生頑皮,出言頂撞那老師,老師動手打了學生的手心。林世忠本人原來是個海員,學歷不高。那年代教師工作待遇很低,唔窮唔教書,初中學歷可以教小學,高中學歷可以教初中甚至高中,只要有校長聘請就可以。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弄到不可收拾。看到最後一張圖,感到那些神父真有意思,會心微笑。

到了今天,左派會視聖若瑟事件是過左的表現,覺得很不應該。也因為這類事件,加上文革的表現方式,天天街上高音喇叭播革命歌,嚇走遊客,令澳門有幾年經濟不景,沒有秩序,左派自己都修正了。有段時間,澳門左派機構內部,都搞鬥爭的一套。當中有些投機份子,以廢話代替實際工作,情況回復正常就離開。有些感到鬥自己人不對,自己離開。有更多經歷風風雨雨,選擇留低在澳門。鬥爭,最終左派身受其害。意識形態東西,只會在頭腦發熱時,才會變成主導。

事後左派社團,擔當了部份現代政府功能多年,很多人做了低薪甚至義務服務多年,包括勞工,社會福利,社區治安秩序,這些都是後話。













TOP

回復  simo

係中央酒店下面亂槍掃射?之前睇POST曾提及有八人死是否就死於此?是否唔止八人死?
rice333 發表於 2016-4-11 16:00


8位死者及2百多位傷者,不同時間地點被擊斃,3日晚宵禁有些,4日也有。有些葡兵出動掃射擊,有在家裡窗旁流彈所殺,也有翌日早上上學時在玫瑰堂前被射殺。路邊傳聞說死傷者不止此數,翌日報紙甚至報導,葡兵出動卡車拖屍滅跡。在那市面混亂,情緒高漲時,這些傳聞都不足信。最起碼,8位死者是12月17日一起出殯,事隔兩周,葡兵早已躲回軍營,不應該有些死者家屬不敢出來。

TOP

十分珍貴的資料

TOP

好血腥的場面
IF212 發表於 2016-4-16 16:48


澳門日報特刊,有幾頁都係血腥野,醫院影死難者,好彩係黑白相 .....

TOP

文章內容剛剛進行了一些修正,歡迎溜覽及下載文章。謝謝各位!

http://www.macao-123.com/
4

評分人數

  • jose1057

  • IF212

  • simo

  • waterpool

TOP

回復 50# simo


    希望您喜歡

TOP

本帖最後由 macao-123 於 2016-6-2 12:25 編輯
當年12.3事件犧牲者, 由當局在新西洋墳撥地永久安葬, 保留至今
IF212 發表於 2016-4-15 21:56


昨天剛好到澳門辦點事,到望廈墳場找到這四位遇害者,在墳前給他們打個招呼。另外四位遇害者,按當時報章所述,應該是在珠海埋葬。
然後到了姑娘街,活閻王文多夫婦的荒廢房子,走過去看看。
這樣的觀光節目,都算另類

TOP

十分精彩
jose1057 發表於 2016-5-29 17:49


希望老兄睇得開開心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