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醒酒的實驗

醒酒的實驗


鄧海茵



醒酒的實驗

一直以來,醒不醒酒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原來想得更深層次一點,該是把焦點放於甚麼年份的酒需要給予多少時間的沉澱!寫作人也是一樣,往往在寫作生涯中遇上瓶頸位,無法再令自己進步的時候,最好的出路是給自己一個憩息的空間,讀一些從前沒有接觸過的書籍,結交一些新朋友,或去一趟旅行也好,可能回來之時亦是蛻變之時。
澳門現時有很多意大利餐廳及法國餐廳聘用菲律賓籍的餐飮員或侍酒員,他們絕大部分擁有多年的餐飮服務經驗,但實話實說,他們在侍酒方面的技巧眞的有待磨練。話說有次點了一瓶法國新年份的Belluruche Grenache,不消五分鐘,待我從洗手間出來之時,他已把那瓶酒倒進醒酒器。我嘗試要他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誰知他回答說這是一瓶法國酒嘛,醒酒是理所當然的。那一刻,我氣得說不出話來,他活生生地謀殺了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年輕人還沾沾自喜。從此以後,我不得不事前說出我的要求或想法,免得誤會頻生。
原來當中的學問之深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可言明。大致來說,但凡是紅酒瓶內發現沉澱物便需要進行醒酒,這是一般品酒師給予你的標準答案。事實上,遠古之前所有酒也幾乎經過換瓶這步驟才飮用,例如白酒如香檳、乾白及甜酒Sauternes 等等,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不外乎開瓶後出現一點點off的況味,經過一次與空氣接觸之後,那個本來完美的面貌便得以呈現出來。
換着是波爾多的話,最常見的情況必然是Double Decanting,意即將葡萄酒倒出再倒回原來的瓶內。這可讓堅強的丹寧慢慢軟化下來,再待上一至兩個小時方享用。至於丹寧較輕的布根地紅酒來說,意義明顯不大;換着是意大利佳釀,他們根本沒這方面概念,最有可能的做法該是一早已開瓶,讓空氣與她對話,慢慢將她強硬的一面軟化下來。
總括來說,醒不醒酒?我們該是根據每瓶酒的特性來決定而不是她的年齡。這些都是用經驗累積回來的,希望大家也反覆試驗,享受當中過程吧!

返回列表